
乐天堂fun88手机平台
让所有梦想都开花
——山钢矿业多点创效撷英
因资源而兴盛,因枯竭而落寞,似乎是困在每一个资源型企业头上的魔咒。这样的魔咒同样戴到了山钢矿业头上。
山钢矿业成员单位金岭铁矿、莱芜矿业、鲁南矿业等都是经营了几十年的“老企业”,这些企业面临着资源不足、资金压力大等各种各样的困难,特别是金岭铁矿的资源不足严重制约了可持续发展。
破解因资源不足而落寞的魔咒,路在何方?
山钢矿业紧紧抓住集团公司新旧动能转换和持续全面深化改革的机遇,以寻找新矿源、高效利用存量资源为基础,紧盯上下游产业链,积极在非矿产业“播种”,拓展外部市场……把多点创效的梦想,不断刻写在奋斗的坐标上。
向地理“麦加”进军
被称作“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矿产资源丰富,被中外地学家尊崇为地理“麦加”。
2018年的酷暑时节,山钢矿业王建新、张作金、刘增蒿、房启家、齐凤友、邢兆超等一行6人,横跨上万华里,跃升三大梯级,一路翻山越岭登上青藏高原,穿越新疆冰山戈壁,实地调研矿业项目。
高原地区环境恶劣,天气多变,晴天时温度高达40多摄氏度,高温炙烤得人皮肤灼痛,时常又阴云密布,风雪说来就来。
这群来自山东的汉子忍受着高原反应的考验,以冰冷的矿泉水和干硬的方便面相伴,查看现场采集矿样,时常是忙到夜晚、累到虚脱。废旧矿井下环境恶劣,通风不好,缺氧更严重,巷道狭窄,只能低着头“匍匐前进”,走一会就体力不支,一身泥,一身汗。一次下矿井采集矿样,他们背着采集的五六十斤重的矿石样品,心跳每分钟都在120次以上,一路攀爬人形梯到井口。
他们的目标就是探好矿、选好矿,找到适合山钢矿业发展的项目,为解决老矿山富余人员多、历史负担重、生产成本高等问题奠定基础。
山钢矿业生产技术部副经理董峻岭这样介绍:“辛苦找矿,是为了纾解老矿山生存危机。”在前期先后调研铁矿、有色金属矿、石灰石矿、煤矿等40多个项目基础上,山钢矿业已瞄准2个项目重点分析并形成初步意见。
向残矿要财富
金岭铁矿的部分矿区因为周边“民采矿山”非法越界乱采滥挖,矿产资源遭到了侵占和严重破坏,成为残矿,致使本部资源急剧减少。对残矿进行“扫边清尾”,在矿源减少的情况下可以提供一定的资源量来缓解供矿紧张,充分的发挥矿山的生产能力。
“矿柱遭到了破坏,相当于房屋的‘承重墙’遭到了破坏,开采难度很大,要想对残矿进行二次开采,必须进行精准的残矿勘查。”金召矿业技术科科长徐祥熙说。
金召矿业在-480至-500米的地下,有着一条条纵横交错的巷道,黑暗、潮湿、空间逼仄狭小,没有照明,木头腐烂和铁器生锈的发霉味道弥漫在稀薄的空气中,巷道常见有20度左右的坡度,有的巷道被积水覆盖,有的只有半人高。
巷道中,没有通讯信号,技术人员随身携带灯具、撬棍、绳子和食物,用晃动的头灯光柱,划破地下巷道的黑暗,饿了就吃一口馒头就咸菜,最长的一次摸排长度达到了2500多米,每一次探查需要至少8个小时,巷道内常见散落的设备和工具,甚至在迎头的作业点,探查人员还曾看见一台废弃的拖拉机。
“从2007年开始至今,金召矿业对开采过的残矿进行了三次大规模的拉网式勘查、测算、论证,根据勘探范围内矿体的数量、形状、产状、空间位置和分布,测绘出精确的地质图纸,为残矿回收以及下一步的胶结充填、回采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金召矿业经理郭皆琪介绍,去年1至10月份,金召矿业安全回收残留矿体92565吨,使得残留的高品位矿石实现了“颗粒归仓”。
从甲方到乙方
金岭铁矿在劳务承包合同中作为甲方23年的历史在2016年6月25日终止了,这一天他们辞退了最后一支外包队;2017年12月26日,成功中标金鼎公司井下采掘工程项目,成为金鼎公司的乙方;2018年1月5日,第一天出矿达到600多吨。
“从甲方到乙方”身份的变更,使金岭铁矿在一年半的时间里实现了用工形式的大逆转。
转变背后首先是思想的转变。初期,部分职工不情愿:“‘主人’变‘仆人’,处处被人管,处处受限制。”矿山资源不足,走出去是战略的需要,成为乙方是现实形势逼迫下的唯一选择,将来还要更多地成为乙方……金岭铁矿不断强化对职工的观念教育。
转变观念,仅是催化剂,随着管理和经营模式的转变——完全市场化考核和经营,收入完全与产量挂钩,成为调动职工积极性的根本因素。“现在真正实现了由发工资到挣工资的转变,职工思想观念迅速扭转。”金鼎公司项目部副经理赵勇指着11月份的工资条说。
